![]() 日志正文
|
||
文山先生绝笔书云:“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,唯其义尽,所以仁至。读圣贤书,所学何事?而今而后,庶几无愧。”有宋一代,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,养成了中国读书人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传统和使命。自宋以降,虽然历尽亡国和复兴,但读书人的使命却能传承下来。每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,就有仁人义士,慷慨赴死,舍身就义。即使西风东渐之时,这种传统也未能割断,直到本朝建元。 当钱学森、钱三强、邓稼先诸公学成之后,尽管国家一贫如洗,他们都毅然抛却海外优裕的生活,甘守清贫,甚至舍小家,顾大家,为国事呕心沥血,肝脑涂地。这些留洋的博士,虽然西学深厚,但于国学也大有渊缘。故学富五车,但骨子里仍有中国传统士大夫那种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胸怀,也有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抱负。从这些人的身上,我们可以真实地体会到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可贵。 然而,本朝实为一个反传统、叛逆的朝代,当局所谋最深者,莫过于割裂、毁灭华夏传统。而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思想,也为本朝批而弃之。建元60年之后,人们现在却发现了恶果:当年钱、邓诸公背离本阶级而归顺本朝,只为报效故国。而当今的干部子弟、富家儿女,皆以离开故国,移民他乡为荣。没有了文化根基,这些人其实是失去了灵魂,如同僵尸,那里有血腥,就往那里走。 现在思来,王国维之所以投湖,不是殉大清国,恐怕是不忍目睹故国文化的分崩离析。从这位哲人眼里,亡国固不可怕,亡天下则危矣!
最后修改于 2012-12-17 20:40
阅读(?)评论(0)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